我院研究生教育始于2000年,已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在读研究生236人,硕士生导师47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二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互联网健康服务融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网络融合工程实验室、绵阳市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 研究生教育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国内外技术前沿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以企事业单位、政府和社会需求为背景,硕士论文以导师科研项目为依托,能获得较好经费支持。我院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科研单位和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软件开发等工作,现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科研(研发)骨干。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本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其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四川省重点学科。从80年代初开始,以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研制的《生料成份闭环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在西部30余家建材企业推广应用。近年来,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军队、政府和建筑材料及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开展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泛在计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众核线程并行计算、医学影像仪器研究、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机器人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研究能力。近5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6项,到校科研经费7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85万元。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50篇。
2016版培养方案:西南科技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pdf
软件工程(0835)
本学科密切联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筑材料及电子信息行业、政府和教育事业的需求,形成了服务与知识工程、物联网系统与软件、软件建模与分析、人机交互与可视化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核素迁移、发动机燃烧等物理过程仿真与科学可视化、视频处理与人机交互、在软件性能优化和测试、软件安全和态势评估、网络舆情及情感计算、广播网语义、多网融合、教育软件等方面有较强研究能力。本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共同组建了9个一体化团队式导师队伍,近5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9项,到校科研经费3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85万元,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10篇。
2016版培养方案:西南科技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软件工程.pdf
计算机技术(085211)
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校内导师、兼职导师和合作导师共计66人。学院根据计算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结合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优势,建设视觉测量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和知识工程技术4个典型行业实践教学实验室。
通过“螺旋式”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和“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研究开发平台方面,充分发挥地方院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构建四个典型行业的实践教学与开发平台:与中物院8所、中电集团44所等单位合作建立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实践平台;与美科电子等单位合作建立嵌入式技术实践平台,与中物院12所等单位合作建立信息安全实践平台,与827等单位合作建立知识工程技术实践平台。经过5年的努力,建成具有行业特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与合作单位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活动的专业学位示范实践基地。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毕业后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熟悉相关研究方向国内外技术现状,具有解决相关研究方向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我院该专业的研究特色主要致力于服务企业新产品开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实践。
2016版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技术.pdf
西南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技术.pdf